[内容提要]:始于西汉(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政治、经济交往之路,更是文明相遇、文化交流之路。其中丝绸之路的连接和保持亦有着重要的宗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丝绸之路的生命力乃靠宗教的往来得以...
周伟驰:托马斯·阿奎那著作全貌
托马斯虽然只活了49岁,而且其写作集中于最后20年,但他的著作质量和数量都是极其惊人的。下面,我们根据著名托马斯专家I.T. Eschmann、Weisheipl、Emery、Torre...
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宗教学研究四人谈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理解变革的中国”:在华传教士的中国情怀与观察(1949-1969)——以贝德士文献为中心
摘要: 1950年前后返美的数百名在华传教士成为当代中美关系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因长年在中国工作生活,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冷战时期为改善中美关系而努力。曾在金陵大学教授历史三...
在中国处境下对《希伯来圣经》家谱的跨文本阅读例证
【英文标题】A Cross-textual Reading of the Genealogy in the Hebrew Bible in Chinese Context 【作者简介】孟...
何光沪:信仰荒芜时代 何以安身立命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信仰缺失和宗教复兴既是中国最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也是中国转型的重要部分。对中国人的信仰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从禁忌到显学的转变。何光沪先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
李向平:汉语神学——“无形的教会”与“公共的信仰”
从基督教的传统而言,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然汉语神学却不是教会的思考,却是对教会的思考。因此,汉语神学的教会性问题,常为人诟病,却又因此而突出了它本身的学术性与人文性,最为学界同仁所认同。 为此,讨论汉语...
刘维开:作为基督徒的蒋中正
原文出处:《史林》(沪)2011年1期第120~132页作者简介:刘维开,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内容提要:蒋中正于1930年10月23日受洗成为正式的基督徒后,基督信仰即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
唐晓峰:以三个基督徒群体特征看当今中国教会
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整体发展稳定,个别地区基督教力量较为活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于2008年11月至12月间,在江西、湖南、云南3省11县市的调研结果,基督教...
卢刚:一个村庄的基督教现实
导言 目前,国内关于基督徒的数量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官方公布的数据和民间以及海外研究机构的数据,相差悬殊,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1600万① 到海外研究机构的1亿3000万不等。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