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学者研究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历史需要注意到,西方传教士的行为和思想方式不仅受到中国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大影响,也受制于他们的西方背景,包括当时西方的思想文化源流、西方教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
Kevin Xiyi Yao: The New Contexts and Challenges in China Today
Since the early 1980s, rapid growth of the Church in China has resulted in one of the largest Christ...
王卡:明代景教的道教化——新发现一篇道教碑文的解读
[内容提要]:明代中国内地景教衰亡,逐渐融入民间佛教、道教信仰。本文通过对发现于山西平遥县的碑刻《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的考释,认为这一碑文对研究明代中期景教衰亡后的去向,将提供一件新的物证。特别是对...
郑安德:基督徒的上帝与中国人的上帝
基督徒的上帝与中国人的上帝 ——“陡斯”的中国名称:明末基督教神名之争[1] 郑 安 德 序言 为了证实基督教“神”观念在人心里得确存在[2],400余年前著名来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3]在《天主实义...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一、理学与天学之争 来华耶稣会士在确立“合儒易佛”的路线时,对儒家思想就已经做了割裂。他们所合的儒是“原儒”,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说:“吾天主,即华言上帝”。接着他引用《诗经》、《尚书》等中国传统经...
刘耘华:利安当《天儒印》对《四书》的索隐式理解
利安当是最早反对中国祭祖拜孔礼仪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同时,他也反对用“太极”和“理”来表述天主教的“天主”,但是,在他晚期所著《天儒印》一书里,他以天主教义理为基础对《四书》进行了大量索隐式的解读。本文...
游斌、杨克勤: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儒耶对话与中国基督徒的身份 ----游斌与美国西北大学宗教学教授杨克勤的访谈 游斌,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主任 杨克勤,美国西北大学研究院...
李天纲:信念的冲突与互补
明末儒家天主教徒徐光启,杨庭筠、李之藻和耶稣会士利马窦一起,用“三位一体”的名词,建立中国化的“三一论”。虽然遭到中国儒家理性精神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但天主教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建立一神论的宗教,采取了“...
孙尚扬:明末天主教徒韩霖对儒教伦理的批判性反思
本文首先介绍了明末天主教徒韩霖之行迹,然后通过对其宗教行为与相关思想的分析勘定了其信仰上的虔敬,最后将主旨锚定在韩霖在耶儒比照中对儒教伦理的反思性批判之上。全文之要义在于指出,韩霖阐发了一种认定儒教中...
李天纲:论明末以来中国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蜜月时期"的"文化基督徒" 明末的高层士大夫,对刚刚进入中国的天主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和初入中国的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交往密切,开始了中国和欧洲接触的历史。此后,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基督教发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