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秉祥在《时代论坛》第四一九及四二○期提出「中国亚波罗」的模糊性、争议性的概念,引起在《时代论坛》一连串的争端,参与讨论的人包括江大惠、李景雄、李秋零、张贤勇、梁家麟、博凡等人,分别环绕着「文化基督...
杨慧林:神学解释学的人文学价值——汉语神学研究的可能进路
至少从非信仰者的角度看,基督教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合法性身份,始终是一个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问题。其中就研究而言的关键在于:当我们介绍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整理基督教的传播历史、敍述基督教对社会-文化的实际影...
李向平:汉语神学:对社会与教会的双重思考
一般说来,神学是教会在思考。 这种观念有如宿命论,把神学限制为一种教会内的思想运作。它预设的命运,就是神学如果超越了教会,它就会朽坏为无本之木、枯竭为无源之水。 然而,超越了教会和教派的汉语神学,却在...
王晓朝:略论汉语神学研究三特质
由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鼎力推动的汉语基督教神学研究(以下简称汉语神学)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它对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学术在内)的影响虽然尚未充分显露(时间毕竟还短),但学术成果斐然(这...
张旭:基督教神学的汉语之路:走向汉语神学第二期
“汉语神学”之名最初得之于刘小枫。刘小枫说:“所谓‘汉语神学’的提法,起初有提供一个语言形式的箩筐之意,回应当今汉语学术的地缘文化状况。”[1]可见,“汉语神学”的命名并没有半点企图建立某个自成一家的...
张宪: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汉语神学建设
一. 引言: 汉语神学对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回应 几年前,我受邀到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作学术讲演,第一次就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后,就这一主题,我利用各种场合继续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考,...
刘小枫: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
按现代学的认知原则,对现代现象的知识学反省当首先把政治-经济域(现代化论域)、个体-群体社会域(现代性论域)和个体言述思想域(现代主义论域)作分析性的界分,以便确定现代学诸问题的实在位置。1这并不意味...
李秋零:汉语神学的几点思考
有人倡导也罢,有人怀疑也罢,有人热心也罢,有人漠然也罢,无论如何,尽管「汉语神学」这个名词的出现还只是新近的事情,但汉语神学自身却既不是一个有待催生的胎儿,也不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幼婴。何光沪先生称汉语神...
何光沪:汉语神学的根据与意义
汉语神学的根据 一) 神学的载体 神学的内容之核心,是超越而无限的终极者即上帝;神学的形式之基本,是变易而有限的非终极者即语言。一门内容与形式如此不相称的学科如何可能成立,这个古老的问题在本世纪曾经...
何光沪:汉语神学的方法与进路
汉语神学的方法 我在〈汉语神学的根据与意义〉1一文中关于汉语神学意义的讨论,主要是依据「母语神学定义」2的第一部分—「以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现在要讨论的汉语神学方法,尽管带有普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