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保罗:《芬兰信义会在华传教活动档案资料》(第一卷)(2025)

ChineseCS
ChineseCS
管理员
1821
文章
0
粉丝
新书出版评论4字数 741阅读2分28秒阅读模式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RfF9k2Zmj225W8dfkQv8Sg

  • 黄保罗(PAULOS HUANG)
  • 出版社:国学与西学出版社
  • 时间:2025年5月
  • 页数:1928
  • 档案数量(图片):1816
  • ISBN 978-952-5936-98-8

 

黄保罗:《芬兰信义会在华传教活动档案资料》(第一卷)(2025)

 

芬兰在华传教档案前言(缩略)

公认第一位进入中国的信义宗传教士是德国柏林信义会的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他于1831年到达中国天津。在郭实猎的呼吁下,另有三巴会,即巴色会(Basel Missionary Society,后改称崇真会)、巴陵会(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或称柏林中国传道会)和巴勉会(Barmen Missionary Society,后改称礼贤会)来华开展宣教事宜。此后,瑞士、挪威、芬兰、瑞典等国,以及它们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移民或移民后裔建立的路德会接连组建和派遣差会到中国传教,其中还有不少信徒自发去往中国。

芬兰信义会的芬兰差会 (Suomen lähetysseura, Finnish Missionary Society, 建于1859年)在华宣教的起步时间比较迟,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作为首位来华芬兰信义会传教士,苏布伦(音译:哈内斯·谢布洛姆,Hannes Sjöblom,1874—1944)于1901年10月15日携夫人从美国抵达上海。在内地会副主任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ham,1829—1917)的指引下,苏布伦及其夫人于是选择湘西作为芬兰的传教目标地。

由于1949年政治局势变化,芬兰差会在中国的工作一度中止。白光明牧师(Päivö Parviainen,1912—2015)是最后一位离开中国大陆的芬兰信义会传教士。他自1946至1953年在中国大陆工作,之后又于1956—1962年、1965—1968年和1970—1973年在中国台湾工作。大庸信义会是基督教中华信义会的地区分会简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湘西信义会(驻津市)的芬兰牧师安南果、梅先春(Rev. M. Meedar)到慈利传教。光绪三十二年(1906),“基督教中华信义会慈利分会”(又称“慈利总堂”)成立。该会教务主要由梅先春、白光明等外国牧师主持,而彭梅初、滕惠民、汪清学等本国传教士则参与该会事务。总堂曾开办过幼儿园、布道队、慈华小学和圣经班。总堂建立后,先后设立过溪口、岩泊渡、宜冲桥、上五通、龙潭河、通津铺、西峪铺、江垭和杉木桥等9个支堂。江垭支堂之下又设立熊家庄、象市、九里垭、麻山、连坪和卓家峪6处讲道点。总堂和各支堂共有神职人员117名(其中有牧师8名,传教士10名),教徒380名。其中,以城关、江垭、溪口、西峪铺4处教会活动最旺盛。1949年前夕,外国教会人士离开慈利,教务交由滕惠民、汪清学负责。后来,慈利的基督教会开始了三自爱国运动。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