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丨首届宗教改革研究论坛议程(2025年10月18-19日)

CCSnet
CCSnet
管理员
1917
文章
0
粉丝
会议动态评论2字数 1591阅读5分18秒阅读模式

宗教改革与现代世界首届宗教改革研究论坛

· 论坛时间2025.10.18- 2025.10.19
· 论坛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
· 刊物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宗教研究》

论坛议程

10月18日

开幕式8:30-8:35论坛主办方致辞:孙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第一场讨论8:35-10:15主持人:钟智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发言人:1. 陈  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韦伯论新教抵抗理论、“教派”与民主制

2. 邵铁峰(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除魅、清教与科学: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出发

3. 张巍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心性伦理与基督教历史精神——恩斯特·特洛尔奇宗教社会学的双重奠基

4. 张仕颖(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从教皇方济各来看宗教改革运动的现代意义

5. 何  涛(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加尔文与现代共和主义
合影&茶歇
10:15-10:35

第二场讨论10:35-12:15主持人:李丙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张仕颖(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主持人:1. 娄林(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尼采论路德
2. 张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巴特的新正统主义与宗教改革神学
3. 洪亮(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theologia crucis or theologia gloriae:浅析卡尔·巴特对《海德堡论纲》(1518) 的诠释及其理论意义
4. 杨杰(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作为亚里士多德诠释者的马丁·路德:初探《海德堡辩论》之哲学论纲及其证词
5. 孙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体性神学的奠基:以路德对《罗马书》的解读为例午餐
12:15-14:00

第三场讨论14:00-15:55主持人:黄保罗(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评议人: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发言人:
1. 吴树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斯宾诺莎、对神的激情之爱与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
2. 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唯独圣经”:斯宾诺莎与现代圣经科学的诞生
3. 姚云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重思充分恩典和必要恩典之争:从帕斯卡尔和马勒布朗士说起
4. 付  侗(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帕斯卡尔论神恩
5. 周小龙(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试炼与依赖——路德与施莱尔马赫的两种宗教体验
6. 许若容(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神人之际:梅兰希顿自由意志学说的转变茶歇
15:55-16:05

第四场讨论16:05-18:00主持人:张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评议人:邓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发言人:
1. 文  晗(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个体性与罪:论海德格尔的路德
2. 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路德与《德意志神学》问题
3. 刘阿斯(西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感性中的神圣: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灵性身体观
4. 陈涯倩(复旦大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编审)巴特论今生的临极性
5. 黄  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朋霍费尔的宗教观
6. 赵宵玮(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圣灵论中的“神圣循环”——论朋霍费尔对马丁·路德思想的诠释对其早期圣灵论的影响晚餐
18:00-21:00

10月19日

第五场讨论8:15-10:10主持人:袁朝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审、教授,《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评议人:洪亮(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发言人:1. 黄保罗(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为什么“望”概念在汉语语境里经常被误解?
2. 董江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洛克的宗教宽容理解及其对现代宗教权利的影响
3. 林纯洁(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副教授)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化
4. 杨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明斯特再洗礼派的“新耶路撒冷”实验:历史与神学
5. 卢  镇(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宗教改革:犹太人与宗教改革的互动
6. 殷  眳(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师资博后))危机与应对——宗教改革时期的罗马教廷机构变革茶歇
10:10-10:20

第六场讨论10:20-12:15主持人:陈涯倩(复旦大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编审)

评议人:李丙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发言人:1. 陈广辉(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自然秩序还是主体能力?——理解格劳秀斯法权哲学的一种新尝试
2. 黄  丁(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教授)弗兰克论重生:主体经验与客观阐释
3. 陈  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心的回转”(metanoia):勾连路德与康德的可能线索
4. 汤恺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外”“内”与“痛”:北森嘉蔵救赎论的三个关键词及其效应
5. 郑佳露(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体验到行动——论巴特早期思想中的信仰(1910-1932)
6. 王欣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论普日瓦拉“存在的类比”及其挑战闭幕式12:15-12:30全体与会者自由发言

午餐&离会

12:30-14:30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