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超:《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跨文化视野下的宗教史书写

CCSnet
CCSnet
管理员
1870
文章
0
粉丝
最新论文评论2字数 3132阅读10分26秒阅读模式

载《中国基督教研究》2024年第23期

网址:https://ccspub.cc/jrcc/article/view/70

张永超  https://orcid.org/0009-0003-3303-6093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

陶飞亚 魏克利,《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

DOI:https://dx.doi.org/10.29635/JRCC.202412_(23).0020

由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和美籍学者魏克利(Philip Lauri Wickeri)教授主编,联合召集20位学者历时8年努力[1]以“跨文化视角”共同撰写的《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于2024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写作范围上溯之基督教早期以及景教来华,下延至1949年,涵盖了聂斯托利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及边疆各少数民族的“传递”与“接收”,尤其关于基督教中国化之论述发人深省。本书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考虑到各位作者的专业特长,本书可以视为中国基督教史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之基本框架

《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全书总计两部分、十八章。第一篇“编年史”总计十章:侧重对于基督教史的梳理。第一章为基督宗教世界发展史的溯源与概况,本章的梳理可以说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前奏与背景。第二章为“1500年以前的基督宗教在中国”,实际上是梳理中国基督教史的古代部分,以耶稣会士沙勿略为近代史的开端,本章不仅梳理了唐代景教、元代也里可温教以及天主教东传,对于景教来华前的传说也予以谨慎处理。第三、四章则处理明末清初天主教来华以及礼仪之争主题,对于华人天主教徒群体的研究以及天主教本土化早期探索都别开生面。第五、六章集中讨论清末基督新教来华以及天主教在华的新进展,尤其是官教关系之侧重引人注意。第七、八章集中讨论1912-1937年间基督新教以及天主教的在华发展,第九、十章讨论抗战及战后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在华艰难历程。

第二篇“专题史”总计八章,分别讨论八个专题。第十一章讨论“东正教在中国”,这是一般中国基督教史都不会涉猎的主题[2],但是俄国传教团是一值得留意的特殊存在。第十二章集中讨论基督教与中国现代化事业,作者分述文字、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自然,现代化事业背后的现代性与基督教的内在关联更值得讨论。第十三章讨论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这是较为精彩的一章,作者周伟驰先生对此主题有专书讨论、发人深省。第十四章则聚焦于中国基督宗教思想发展(1920-1949),不仅凸显本色化、本土化的实践,而且涉及中华神学思想的积极建构。第十五章聚焦于“自立教会与本土教派”,这是很值得留意的一章,在同类著作中很少涉及,对于教会自立主张的思想溯源别开洞天,对于自立教派的实践比如耶稣家庭、真耶稣教会、基督徒会堂等引人注目,尤其是倪柝声的基督徒聚会处及其极具原创性的神学三卷巨著《属灵人》让人大开眼界。第十六章讨论基督宗教在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第十七章聚焦基督教与女性、第十八章讨论基督教与艺术。这些专题让我们看到基督宗教对于中国不同民族、文字、语言、教育、女性独立、建筑、诗词、音乐、绘画等全方位的影响。

二、《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之三点优长

《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佳作,在本书引言部分主编说:“希望借鉴、融合过往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做出新的探索和叙述。”“其目的是呈现一部准确、可读,且具有跨学科视角的中国基督宗教史读本。”(引言,页1)就笔者研读体验而言,本书在最新成果融汇以及史事呈现方面都有着精彩表现。

具而言之,本书三点优长,值得留意:

其一、专业优长之集成。中国基督宗教史涉及范围甚广,任何勤奋的学者都很难在多个领域成就专长,本书则汇集有专业特长的20位中西学人分述不同的专题,因此每一章的内容质量保证,不仅对于学界现有成果多有吸收并尝试予以推进。陶飞亚教授、刘家峰教授、刘国鹏教授也都是中国基督教相关领域成就卓越的专家,再比如肖清和教授对于明末清初华人天主教群体的研究以及他对东林党人反教立场的立论(页051)令人印象深刻。本书各章作者对于学界现有成果有着广泛吸收。

其二、覆盖范围之全面。由于20位研究者各有侧重,因此本书可以对中国基督教史的广泛议题展开讨论并且不失专业水平,时间维度上涵盖基督教产生、早期传播、景教来华乃至于民国本土教派。诸如肖玉秋对于东正教的研究、周伟驰对太平天国上帝教的研究都有专著。本书对于神学思想、自立教会、本土教派、边疆传播、战时救济等专题的讨论极大丰富了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范围。可以视为中国基督教史的立体呈现,对于基督教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有很强的启示性。

其三、跨文化视角自觉。本书主编立意明确,对于史学界之传教史模式、“冲击-回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以及中国中心史观、现代化模式、全球地域化模式,本书自觉采取了“跨文化研究视角”。由此而言,中国基督教史的诸种现象如社会服务、本色化、处境化等“都是跨文化的过程”(引言,页3)。需要留意的是“跨文化”对应英文为intercultural,作者提醒我们留意跨文化中的“传递”与“接收”,“中国化”本身就“暗示出基督宗教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跨文化面相。”(引言,页4)。就此而言“跨文化”(intercultural)蕴含了文化互动中的彼此互动、彼此丰富、彼此内化与彼此生长。《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成长、边疆民族的成长、独立女性的成长,尤其是基督教中国化独立神学、独立教派的成长。本书固然侧重客观的宗教史呈现,中国基督教史道路坎坷,但是本书却处处透出希望。

三、《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之反思拓展

《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总计57.4万字,份量厚重,研读几遍,受益匪浅。对本书进行批评性对话是有挑战性的,笔者不辞浅陋,提出如下三点供作者和读者参考。

第一,历史知识与个体生命。这涉及“庙”与“神”的问题。宗教史固然涉及教会组织、传教人员、教堂教区,但是其核心在于“神”。宗教史不同于其他经济文化史的地方实质在于内化于个体生命的超越性信仰,而不仅仅是神性周边的史实知识呈现。本书似乎更侧重教会方面宗教相关知识的传递与接收,这似乎只是外在的、被动的。“接收者”若只是外在添加似乎是有悖于基督教精神的,“传递-接收”这一“跨文化”维度固然重要,但是也应留意“接生-内生”这一维度。传递者更类似于“接生婆”,接收者则有其“内生性”,否则基督教在中国只是一种外在文化互动而无法内化或生长。由此便涉及奥斯丁所说“认己-本性”与“认主-超性”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构成“跨文化”的“内史”。

第二,思想论争与本土宗派。若延续宗教史“内史”,那么宗教史将以“天主/上帝”为中心及其中国在地化为主线,进而民教关系、官教关系之展开便顺理成章。陶飞亚教授敏锐地指出“官教关系”的特殊性,其实若以宗教“内史”为中心的话,民教关系、官教关系只是“人神关系”的展开。民教关系层面,儒家士林与佛教僧徒对于天主教、基督教的反对核心问题之一便是“人神关系”之理解歧异性,这方面孙尚扬教授的《基督教与明末儒学》有着深刻揭示,谢和耐的研究依然值得留意。“官教关系”其实涉及“政权”与“神权”的问题,卓新平教授对比佛教中国化并引用道安“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进而凸显基督教“中国化”的政治定位优先性[3],但是若从“人神关系”视角而言,“人性权益”应优先于“政治定位”。延续人神关系视角,本书对于清末民初的本土宗派自立化理论与实践便具有独特意义。类似佛教宗派,后续发展均未持续,值得深思。

第三,未来开展与当代回应。《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应当说比较好的完成了本书写作预期,由于自觉的时间下限,所以本书的讨论总体上客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个别细节比如“处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晚明中国,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层面都在当时处于全球首屈一指地位。”(页49)“中国在很多领域……仍处于世界先进地位。”(页84)这些表述在学界多有争议,若本书持此立场需要更多的材料依据。依据本书的宗教史梳理,是否可以基于基督教在华史的独立地标而重新思考中国的古代、近代与当代?比如以沙勿略为标志,是否可以作为近代史开端?学界多以改朝换代或其他重大政治事件来区分中国历史阶段,我们是否可以中国宗教史找出其独立的历史分期依据?进而由近代宗教史探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及现代性等问题。由此,即便以1949年为本书下限,这样的宗教史也是指向未来的。

总之,《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书因其专业定位以及各位作者的研究专长使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值得推荐,是一本读了不会后悔的书。同时,本书也引发了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1] 陶飞亚 魏克利,《中国基督宗教史: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20页。下引该书仅标页码。

[2] 徐宗泽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和王治心的《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均未涉及,卓新平,《中国基督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十二章有“展开对中国东正教的研究”,是作者在2015年首届“中国的东正教研究及东正教群体”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 卓新平,《中国基督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344页。

继续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